逻辑知识:逆否命题及推理规则

1.理论
如果原命题 推导关系(A⇒B)成立,则逆否命题,否后⇒否前(—B⇒—A)成立。
2.什么时候使用逆否规则?当通过题干翻译出推导关系后用逆否规则。这说明逆否规则一定是在翻译后才使用。
3.逆否规则的核心。否后⇒否前,即否定推导关系的后件⇒否定推导关系的前件(如,—B⇒—A)。
4.逆否规则的推论。否前(即否定推导关系的前件,如—A),肯后(即肯定推导关系的后件,如B),这两种情况无法推出任何绝对化结论,但可以推出可能性结论。

【例】翻译并对比理解以下句子的逆否规则核心内容。如果他好,我也好。只有他好,我才好。
【解析】“如果他好,我也好”可翻译为“他好⇒我好”,针对这一推导关系使用逆否规则为“—我好⇒—他好”。“只有他好,我才好”可翻译为“我好⇒他好”,针对这一推导关系使用逆否规则为“—他好⇒—我好”。

【2014年江苏】党要管党,首先是要管好干部;从严治党,关键是从严治吏。干部作风存在问题,就易成为腐败的温床。唯有紧抓干部的清廉从政,坚决扫除作风之弊、行为之垢,我们的党才能永葆纯洁,才能永葆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。
根据以上信息,可以得出以下哪项:
A. 如果从严治吏,就要从严治党
B. 如果干部作风没有问题,腐败就找不到滋生的温床
C. 如果不紧抓干部的清廉从政,我们的党就不能永葆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
D. 如果坚决扫除作风之弊、行为之垢,我们的党就能永葆纯洁
答案:C
解析:【读题干】(1)党要管党⇒管好干部,(2)从严治党⇒从严治吏,(3)干部作风问题⇒﹣易成为腐败的温床,(4)党永葆纯洁、永葆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⇒紧抓干部的清廉从政坚决扫除作风之弊、行为之垢。
【正确答案】C,﹣紧抓干部的清廉从政⇒﹣永葆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,是(3)的逆否命题。故正确答案是C。
【其他选项】A,从严治吏⇒从严治党,是对(2)的肯后,A错误。B,﹣干部作风问题⇒﹣腐败,是对(3)的否前,B错误。D,坚决扫除作风之弊、行为之垢⇒永葆纯洁,是对(4)的肯后,D错误。
点评:「翻译推理题型」多数翻译推理的题型都表现为该题形式,即题干和选项均需要翻译成推导关系,再利用推理规则逐一判断选项的正误。